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较快,初步建立起了社区服务体制。与此同时,一些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转由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但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自我管理水平并未得到及时发展。为此,大力强化社区消防组织、消防设施、消防教育、防火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消防网络管理、消防保障和服务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所谓社区,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致属法定的基层社区,即农村的乡镇和村民委员会,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也就是城乡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层次。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在农村地区,要积极发展地方、民间消防力量,鼓励并推动建立专兼职并存的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志愿消防队伍,促进消防体制的广泛社会化。如此,我国以现役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补充的消防体制将进一步趋于健全和完善,消防安全的触角亦将延伸到我国城乡最广大的区域范围。
社区是以居民家庭为主体,各类生活、生产、经营为辅的小型社会区域,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有明显的区别。据初步统计,社区火灾占火灾总起数的40%左右。虽然损失或死伤人员不大,但其危害性极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分析目前社区消防管理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老城区棚户简屋多,木结构房屋多,火灾隐患严重,监督难度大。
2、一些企业和“四小单位”,消防管理得不到落实。
3、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投入使用,埋下隐患。
4、非法贮存、销售危险物品现象突出。
5、一些小作坊存在“三合一”现象普遍。
6、小型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未经开业前检查合格擅自开业。
社区消防工作现状决定了社区火灾的发生率,从发生火灾的情况来看,社区火灾主要集中在居民家庭及一些“四小单位”,火灾原因主要集中在电气、用火不慎及以化学危险物品管理不当等方面。其火灾损失及影响虽然不能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同日而语,但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或业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社区火灾殃及四邻的现象普遍,常常引发民事纠纷,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继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此外,社区成员遍布社会各单位,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抓好社区消防工作,提高社区消防安全环境,不仅能保证社区防范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建立全社会的消防安全防范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健全组织网络明确各自职责
社区消防工作在社区建设乃至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消防及社区公安派出所积极主动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消防部门监督、社区统一管理、消防安全自治”的工作思路,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社区消防建设。一是要健全组织。成立相应的社区消防(防火)安全委员会或建立消防联席会议、社区代表消防安全会议。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明确一名领导担任正副主任,公安派出所、社区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任成员。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街道办事处应将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与驻区单位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等。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制定防火公约,依托治安巡逻队成立社区消防巡查队,定期对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住宅楼及消防通道开展防火检查,对辖区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民政、城建、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社区消防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要负有建设、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公安派出所实行社区民警包片负责制,督促辖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职责、开展防火检查,切实发挥公安派出所的监督作用。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出主意、想办法,督促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实行抽样检查,消除火灾隐患,驻地公安消防中队对辖区内的单位、居民住宅区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