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下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暑假中应注意的各项安全事项,提高防范意识。
2.了解交通安全,溺水等事故的自救和他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发生溺水时的自救和他救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提问:暑假将至,同学们是否已经计划好了怎样渡过这个暑假呢?
同学们的答案各种各样,大概可能是“到处去玩,去旅游”、“去做暑期工”、“上网,玩游戏”等。
针对同学们的答案讲几个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思考。
案例一:2004年7月5日台山汶村镇刚毕业的17岁男中学生陈某,驾驶二轮摩托车搭载三个同学由汶村往海宴方向行驶。晚上8时多行至风村择美路口路段时,车辆失控翻侧,造成摩托车损坏,四人不同程度地受伤,其中驾驶人陈某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006年6月17日,7岁半的谢童带着比自己小半岁的表弟吕航和两个同学,一起在三明市三元区沙溪河城关大桥南侧的沿河绿化带游玩。玩了一会儿,吕航手脚脏了,便钻出堤岸的栏杆,去下河踏步(专供下水作业人员使用的台阶)上洗手,不慎掉入水中,谢童见状去救吕航,也被带入水中,结果双双溺水身亡。
案例三:“整整10天了,小涛(化名)还没回家,我和他妈妈都快急疯了,附近所有的网吧都找过了,还是不见踪影。”日前,在省会做生意的张先生既痛心又无奈地说起了儿子上网不回家的事。
案例四:今年4月,为了挣得路费到昆明见网友,邢台一名初三学生被在网吧结识的男子骗到省会,不久,无依无靠的他又被人以帮助找工作为名,卖到无极一处砖窑做苦力。幸亏民警帮助,在外漂泊了8天之后,小张才得以回到父母身边。
提问: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暑假时意外事故通常都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看法,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总结:马上就到暑假了,在一个多月的假期里,安全时刻也不能放松。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假期安全至少要做到四注意。
第一, 要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 要防止溺水。
第三, 要警惕“三电”综合症。
第四, 要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
二、 讲授
同学们,暑假是一个让我们放松平时学习紧张的好机会,利用暑假,我们可以做很多有益身心的事情,另外,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各项因大意而造成的意外事件。我国每年因意外死亡的青少年有5万多人,其中溺水和交通事故死亡分别居第一、二位。暑假里,有些同学可能相邀到户外活动,比方说下海游泳、登山、野外探险等活动,由于没有家长和教师监管,非常容易造成伤亡的。另外同学们容易在假期间沉迷网络,或在做暑期工时遇上不良用心的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防范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 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是城市主要的人为灾害,避免危险的唯一方法是遵守交通规则。目前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受伤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超过7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1.3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不要抢行,尤其是绿灯变红灯时最危险,因为那时有许多司机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通过,这时您也抢着过是十分危险的;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男同学也不要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以防发生危险。女同学上街时最好穿戴桔黄色或红色的上衣或帽子,这样可以引起司机的警觉,过马路时可以保障安全。
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法律还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法律还规定了机动车一方唯一的免责条件: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如没有走斑马线或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定,司机最多负10%左右的责任,因此,我们同学上街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只有按照交通规则正常通行,自己受到伤害的概率不仅会大大降低,即便发生了交通事故,对方不仅应当全额赔偿,还承担您的精神损失费。
(二)溺水的防止和自救措施
通过对少年儿童意外事件进行对比后发现,溺水成为这些意外事件中的“头号杀手”。一些孩子贪图方便,直接到河沟、鱼池里去洗澡,还有一些孩子把河沟、鱼池等当成天然的游泳池。因为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又不懂得如何自救,结果酿成悲剧。所以,同学们无论在游泳池或者海边等地方游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不会游泳的同学不要独自下水,会游泳的同学也不能因为逞能而去深水区或水位很深的地方,以免危险。到公园或野外玩的同学,也要注意,不能去河沟、水库等地方游泳。这些地方不是正规的游泳池,没有完善的保护设备,也没有救生员。而且,水底情况也清楚,在这样的地方游泳非常危险。暑假期间游泳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泳池并有家长或老师陪同,无论水性好坏都要慎防溺水。
经研究表明,青少年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掌握游泳技能。很多学生不会游泳,就想在暑假期间一边在水里消暑一边学游泳,由于没有人监护,加上野外河道水情复杂,从而引发悲剧。
二是学生在暑假里比较放松、自由,有的还会结伴跨村、镇、县活动,但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低,导致在危险河段、水域玩耍,从而出现险情。
三是学生单独在外活动,如在河边玩耍时衣物,鞋帽之类的被河水冲走,容易在去捡的过程中被水冲走发生意外。
四是有的学生喜欢逞能好强,喜欢炫耀自己的泳技,从而发生意外。
如果暑假期间在游泳期间发生了事故,该如何自救或者他救呢?1、自救。
游泳时若手指抽筋,可握紧拳头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若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帮助抽筋腿伸直;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不慎被旋涡卷住时,立即使身体平卧水面,加大着水面积,保存体力,用爬泳迅速冲出漩涡。
2、救人。
施救者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你的手臂,或搂住你的颈部而使你动弹不得。
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施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抢救者可拽住其两侧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仰泳拖带;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夹持其腋下,侧泳拖带。如果看到别人溺水,而你不会游泳的话,那么切记千万不要冲动去救,应赶快打110或去请其他人来营救。
3、急救。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死亡。
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倒出溺水者呼吸道内积水。抢救者可采取单跪式,将溺水者腹部置于大腿上,背向上,头足下垂,不时颠颤或压背抬胸。
对有心跳无呼吸者应立即撬开其嘴,清除里面的泥沙等污物,采取俯卧压背法以排出肺内积液。急救者双下肢跨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把手掌放其背下部,四指向外贴着肋骨,手臂始终保持垂直。开始时,将整个身子向前压下约两秒钟,立即解除压力。一两秒钟后,重复操作,每分钟15次左右。如溺水者心跳已停止,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
4、特别提醒
要想让学生在暑期游泳时不发生溺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陪同游泳,不要到不熟悉水情的河、湖、海滩。此外,学生在暑假期间要外出游泳,最好是到室内正规的游泳馆,那里有专业的救生员。
(三)“三电”综合症
暑假期间,不少学生把时间都耗在玩电脑、看电视、玩电游上,专家提醒,这样极易患上“三电”综合征,不但损害视力,而且易产生心理疾病。
所谓“三电”综合征也可称为视疲劳综合征,它是由于长时间接触电脑、电视机和游戏机引起的。这种病症主要包括干眼症、角膜损伤、结膜炎、眼压升高、青光眼和近视,其症状表现为眼疲劳、眼皮沉重、眼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眼酸胀疼痛、视线模糊等。
紧张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们,终于在暑假得到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但由于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生活也没有妥善的安排,而孩子们又缺乏自制能力,因此,他们不是成天玩电脑和电子游戏,就是守着电视机,时间一久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三电”综合征。
心理咨询医生认为,最严重的荧屏综合征是心理障碍,经常接触“少儿不宜”的暴力恐怖片、色情片、网络游戏等会产生情绪障碍和攻击行为,模仿武打动作,甚至模仿自杀。同时,孩子长期被动地接受荧屏传出的信息,想像力变得贫乏、性情孤僻、失去创造力,由此也妨碍孩子与父母在语言、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影响口头表达能力。患上这一综合征,一旦不能上网、玩游戏,就会情绪激动,产生心理强迫现象。 假日期间,同学们应该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其他体育活动等,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四)防止上当受骗
有些同学很想趁着暑假到外面打打暑期工,以此来赚取零花钱和增加社会经验。但是外面的社会对青少年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因为我们要警惕山西黑煤矿事件的再次发生,预防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尤其是女生,还要提防人贩子,防止被拐骗。
三、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大致了解到想要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要注意的东西还真不少。希望大家记得四点注意:遵守交通安全,防止溺水,预防“三电”综合症和提防暑期工陷阱。预祝同学们都能过一个健康有意思的暑假!
四、 课后作业:写一份暑假计划,把自己想在暑假期间要完成的事情规划一下。
上一篇: 暑假学生安全教育——外出郊游
下一篇: 暑假安全教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