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了解石膏雨的成因
? 1、 “石膏雨”成因分析
“石膏雨”包含了两层含义:“石膏”和“雨”,“石膏”指的是石膏浆液;“雨”指的是净烟气中饱和水形成的冷凝液液滴。
2、“石膏”的成因
“石膏”是烟气中夹带的石膏浆液随烟气排放落到地面形成的。脱硫装置净烟气中的石膏浆液主要来源于吸收塔喷淋层喷嘴雾化后的细小液滴,石膏浆液经喷嘴雾化后雾滴直径一般在920 μm,经碰撞后会产生少量在15 μm 左右。在经过除雾器后, 一般会除去99.99 %不小于22 μm 雾滴,同时还可以去除50 %的15~22 μm 液滴,15 μm 以下的雾滴无法拦截,因此净烟气中有一定量的石膏浆液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烟气在除雾器处的流速超过设计值,除雾器的效果将大大降低,甚至失效,除雾器也会在高速的烟气下发生二次携带现象,大量的石膏浆液将会随烟气被带入烟囱,形成净烟气带浆现象。“石膏”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除雾器的除雾效果、吸收塔的设计、运行操作等。
3、 “雨”的成因
“雨”就是净烟气中冷凝液,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烟气除了含有饱和水蒸气外,还携带有未被除雾器除去的液滴,烟气的水份主要是从除雾器中逃逸的雾滴组成。其形成的间接原因是饱和烟气绝热膨胀及接触烟道及烟囱内壁形成的冷凝物。饱和湿烟气在烟囱上升过程中,烟气压力降低,绝热膨胀后促使烟气降温,形成非常细小的液滴(直径<1 μm),绝热膨胀在烟囱中产生最大数量的雾滴。在烟囱内部,由于受惯性力的作用,烟气夹带的较大水滴撞到烟道和烟囱壁上,并与壁上冷凝液结合,并受气流影响重新被带入烟气,这些重新被带出的液滴直径通常在100~500 μm, 其数量取决于壁面的特性和烟气流速粗糙的壁面、较高的烟气流速会使夹带液滴量增加[3]。“雨”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环境气温低及气压低会造成“雨”的出现。脱硫后的烟气温度通常在50 ℃左右,与未脱硫的原烟气直排相比,脱硫后的净烟气在抬升高度及扩散能力方面相对较差,因此当脱硫后烟气从烟囱排出时,由于烟温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烟气来不及扩散,烟气中的饱和态水遇冷变成过饱和状态,最终成为冷凝液落到地面形成“雨”,烟气排放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越大, 越容易形成“雨”。
二、解决“石膏雨”问题的对策
1、脱硫系统设计上如何避免“石膏雨”
1.1、实际运行烟气量与设计值有较大偏差造成的石膏雨现象;
FGD 入口烟气量与设计参数是否有偏对某电厂出现"石膏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其FGD 进口烟气参数及煤质发热量与设计值相差较大,设计煤质低位发热量约为23 352 kJ/kg,而入炉煤的低位发热量约为20 433~22 518 kJ/kg, 导致在300 MW 负荷时烟气流量增加,FGD 入口烟气温度比设计值高出20 ℃~38 ℃,同时吸收塔内烟气流速有时达到5 m/s,远超出设计值的3.9 m/s,故系统实际运行工况远超过设计值,“石膏雨”现象较严重。实际运行烟气量与设计值是否有较大偏差,这点需要明确, 以便清楚地了解FGD 系统运行工况和设计工况之间的偏差。主要考虑方面有:
(1) 若烟气量没有偏差,则在出口排放浓度达标的情况下降低喷淋量,使出口烟气抬升;
(2) 若烟气量有偏差,则需要进行核算,除雾器的流速是否满足要求,若除雾器的流速不能满足要求,则相应地调整除雾器的运行工况。因此,在脱硫系统设计时,实际燃烧煤质应在设计值范围内,以保证FGD 系统在其设计工况下稳定运行。
1.2、 选择合适的烟气流速
烟气流速是造成“石膏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设计时, 塔内烟气流速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合适的流速,才能避免“石膏雨”。吸收塔设计烟气流速一般为3.5~4.1m/s 左右,除雾器的设计流速稍高于吸收塔设计流速。吸收塔流速高,烟气中所携带的浆液液滴将增多,除雾器的负荷增大,导致“石膏雨”出现,因此,吸收塔的流速不能设计过高。另外,在吸收塔流速的设计上还应考虑有足够的裕量。通常情况下,机组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系统漏风率将会增加,锅炉的热效率会有所降低而煤耗则会上升或烟温调高,两者的这种变化将使脱硫装置入口烟气量大, 造成塔内烟气流速提高,因此,在设计上应有足够的裕量。此外,对于无增压风机、无GGH、无旁路的“三无”脱硫装置,吸收塔烟气流速的设计还应该与之结合起来考虑,由于无旁路,一旦出现“石膏雨”,导致机组停运,降低了脱硫装置的可靠性。因此,“三无”脱硫装置塔内烟气流速不宜设计过高,并应留有足够裕量,一般应低于3.8 m/s。
1.3、 选择合适的除雾器类型
平板式除雾器设计流速一般在3.5~4.5 m/s 左右, 屋脊式除雾器设计流速比平板式除雾器高,一般为3.8~7 m/s 左右, 屋脊式除雾器对烟气流速的适应范围更宽些,烟气通过叶片法线的流速要小于塔内水平截面的平均流速, 即使塔内烟气流速偏高,在通过除雾器时,由于流通面积增大而使得烟气流速减小从而减少烟气带浆。另外,屋脊型除雾器的结构较平板型除雾器更稳定,可以耐受的温度较高,对于“三无”脱硫装置,为提高其可利用率,宜选用能有效减少浆液夹带和安全性更好的屋脊式除雾器。在设计除雾器冲洗系统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冲洗面选择、冲洗水压力、冲洗强度、喷嘴角度、冲洗频率、冲洗水水质等。喷嘴入口压力高,喷出浆液中小粒径的比例增多易形成“石膏雨”,因此在设计上对浆液循环泵至喷嘴入口处的管道、喷淋层及管件等沿程阻力应详细计算,确定准确的循环泵扬程,保证喷嘴的雾化效果。
我们现在的脱硫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屋脊式除雾器。喷淋层数:3层二级、喷嘴形型式:中空锥,双向、喷嘴数量(单台)1*1398个。经168和考核期性能测试表明,#1、#2除雾器出口雾滴都在保证值以下(小于75mg/Nm3)
1.4、 采用较小液气比
液气比(L/G)是指单位时间内吸收塔循环浆液量与吸收塔出口烟气的体积比。脱硫系统的液气比是保证烟气中SO2、SO3及烟尘有效吸收的关键指标之一, 足够的液气比是保证脱硫效率的前提,吸收塔的液气比一般控制在13~18 L/m3 为宜,液气比也不能设计过高,太高的液气比会使烟气中的液滴夹带量增多,同样会增大除雾器的负荷。因此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前提下,液气比越小越好。
我们现在的液气比(煤质硫份在设计范围以内)控制在设计值1/10.79以内,但有时会随着锅炉负荷及煤质变化液气比会超出设计值。
1.5、 “湿烟囱”内筒型式的改进
“湿烟囱”定义为用以排放饱和的且全部清洁过的烟气的烟囱。目前电厂一般将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取消GGH 时的烟囱称为“湿烟囱”。对于湿烟囱的设计,为尽可能减少从烟囱排放出去的液体并引起烟囱降雨及环境污染,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湿烟囱内能有效地收集烟气带入的较大液滴及防止烟囱内壁上的液体被二次携带,为此要求内筒形线及内衬表面应尽可能地平滑,烟囱排烟筒内烟气流速不得超过酸液液膜撕裂的临界流速,该临界流速与内衬表面的粗糙度有关。
为此, 综合国内规程以及欧美国家的设计标准,烟囱筒内流速一般按18~20 m/s 取值,考虑实际运行中煤质的变化情况,流速宜取下限值。某工程每台锅炉吸收塔出口净烟气量(BRL 工况)为1 418 243 m3/h, 烟道内筒直径取7.4 m, 流速为18.32 m/s。烟囱总高度210 m,为满足环保对烟囱出口流速的要求, 烟囱内筒在202 m 高处设置变径,烟囱内筒直径由7.4 m 收缩至6 m,变径管长度6 m,烟囱顶部留2 m 的直段。烟囱内筒由“直筒型”改为“直筒型+出口收缩段”型式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烟流下洗,便于扩散,避免净烟气冷凝液在烟道或烟囱里面沉积同时在单台机组运行时,烟道与烟囱入口位置为微负压状态,还可有效避免运行中的烟气串风现象。
1.6、 烟囱内筒设置积液槽
从除雾器逃逸的液滴沉积在烟囱内筒的内表面上,由于酸液量较大,随着液滴的不断沉积,它们便会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同时烟气也会对液体施加一个与烟气流同一方向的拉力,当来自烟气的力达到或超出液滴自身重力和内表面的附着力时液体便会从烟道或内衬壁上脱落,然后液体会重新进入烟气流并被携带出烟囱。由于烟囱底部的淤积物中含有酸液、灰尘、吸收塔逃逸的浆液等,淤积物的粘度较大可能造成酸液排出管的堵塞和结垢,必要时烟囱底部的积液槽或灰斗处应设置冲洗装管道和冲洗喷嘴。
2、要求运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1、除雾器压差
在操作过程中,除雾器压差是一个重点关注的参数。除雾器压差一般在100~150 Pa,压差增大,会形成"石膏雨",除雾器压差增大是因为堵塞造成的,堵塞的原因有多种,如:烟气流速高、pH 值高、液气比高等都会造成除雾器堵塞,当发现除雾器堵塞,首先要正确判断堵塞的原因,然后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现在我们的#1和#2除雾器差压每天都要求保证在80 Pa以下,而且有除雾器压差大自动冲洗除雾器的自动连锁,保证除雾器压差不超过100Pa。
2.2、 除雾器冲洗水
除雾器冲洗水是保证除雾器压差的主要手段。
冲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冲洗水量、冲洗周期、冲洗压力。冲洗水量及冲洗周期与机组负荷、烟气温度有关,机组负荷高所需冲洗水量大,因此机组负荷发生变化时,冲洗水量及冲洗周期应随之调整。冲洗压力是保证冲洗水量的关键参数,不随机组负荷变化。现在#1、#2除雾器冲洗水压力0.3 MPA,达到设计值要求。
2.3、pH 值
pH 值高对“石膏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正常工况下,pH 值应控制在5.6~5.8 范围内,浆液pH值高,能提高脱硫效果,但高的pH 值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pH 值高,浆液中碳酸钙浓度增大,易在系统表面形成结垢, 若结垢形成在除雾器表面,就会造成除雾器的堵塞,因此,浆液pH 值应在设计值范围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宜以提高pH值来提高脱硫效率。我们现在的#1、#2吸收塔PH值均控制到5.4左右。
2.4、浆液密度
脱硫装置中浆液密度会随石灰石中的碳酸镁含量变化, 一般情况浆液密度控制在1.15kg/L,所对应浆液固含量在20 %左右浆液密度高,浆液的粘度会有所提高, 易附着在除雾器表面形成结垢,因此在操作时,浆液密度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1月5日至1月17日,#1、#2电除尘全部退出,使#1、#2吸收塔密度达到1300以上,加上不定时的锅炉稳燃投油,对吸收塔和除雾器影响很大,不排除因前期原因造成的除雾器有结垢现象。这些要等系统停运时对除雾器彻底检查才能清楚。
2.5、 优化运行调整
“石膏雨”现象多出现在锅炉高负荷运行期间,这与烟气流量有关。当机组带大负荷时,在保证锅炉正常燃烧用氧前提下,适当减少风量,控制炉膛负压与升压风机压力,降低烟气流量与流速。
三、针对此现象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有:
1、再次校准除雾器差压变送器,确保除雾器差压能够真实的反应
2、加大除雾器冲洗力度,保证除雾器差压在80 Pa以下
3、在保证脱硫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液气比
4、要求锅炉入炉煤的硫份和热值在设计范围以内,保证FGD系统的稳定运行
5、外出考察
?? 尽快找出时间对其他项目进行调研,取得他们先进的经验,找出此现象的真正原因,避免类此现象发生。
?
上一篇: 生物安全柜风险评估报告
下一篇: 中国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发现状分析与发展